內容摘要

 
  • 近期的事件發出了一個強烈警號,就是波幅激增的情況可能持續出現,而低波幅策略可有效滿足對下行保護的需求。
  • 低波幅投資組合專注於歷史價格穩定的股票,而非股票的規模或增長潛力,避免投資估值過高及炒作主導的行業。
  • 採取低波幅投資方針有助實現較平穩的回報,降低市場大幅下跌的影響,在當前複雜的市場提供著重風險的替代方案。

投資者原本預計環球市場將於夏季刷新上升記錄,但升勢卻被令人憂慮的波動中斷。環球市場經歷自2020年年初疫情爆發以來最劇烈的調整,其中,東證股價指數創下近四十年來最大跌幅﹙8月﹚,而衡量華爾街恐慌情緒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波動指數則在出現歷史性波動後靠穩。

8月2日公佈的美國就業數據疲弱可能觸發市場拋售,隨後日本利率意外上升及日圓走強,導致日圓套息交易平倉活動增加,引發市場廣泛不安。今年引領市場上漲的多間大型科技公司在這輪大規模拋售中遭受最大打擊。事實上,在最近的業績期,由於科技行業未能滿足投資者的高預期,這些科技巨擘已出現疲態。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在7月最後一週下跌3.4%,自7月11日創下歷史新高以來,納斯達克指數截至8月5日收市已下跌逾10%。

市場將繼續劇烈波動

近期發生的多宗事件發出了一個強烈警號,就是資產價格快速升跌及波幅激增的情況可能持續,尤其是市場焦點仍然是宏觀風險﹙例如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及美國經濟數據出乎市場意料﹚以及地緣政治風險。地緣政治風險(包括中東衝突對市場的潛在影響)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而即將在11月5日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使不確定性進一步放大。

圖1:波動事件對指數的影響

圖1:波動事件對指數的影響

近期的事件亦導致投資者需要加強下行保護,採用低波幅策略可滿足相關需求。

估值過高令人關注

截至2024年6月,市場對未來增長預期的信心高得驚人。從圖2所見,全球十大股票中有五隻估值過高,以至投資者需要公司在不計成本營運的情況下,全數派發銷售收入,並且持續十年以上,才能夠收回成本。如果僅考慮盈利,實現利潤的時間甚至更加遙遠,某些情況下延長至22世紀!

有人認為這些公司的增長能夠支撐估值,但當中多間公司在競爭激烈的週期性行業營運,需要大量研發投資。這些公司的銷售水平已接近或刷新記錄,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公司,收入倍增或增加三倍絕非易事。

圖2:以當前收入及盈利計算,MSCI所有國家世界指數十大股票的回本年份

圖2:以當前收入及盈利計算,MSCI所有國家世界指數十大股票的回本年份

儘管科技行業的估值最為極端,但從圖3所見,其他行業亦受到影響,且與過去相比,更多股票的估值高於歷史中位數(紅線),這些股票在指數中的權重亦更高。這意味著投資者正支付更高價格,購買佔投資組合比例越來越高的股票。

以20世紀的說法作比喻,他們在爵士樂時代進行的投資,最快要到搖滾樂時代才能兌現回報,有時更要到Disco、Grunge,甚至Taylor Swift時代初期才能兌現回報!

即使如此,投資者還需要兩件極不尋常的事情發生才能收回投資︰

  • 公司將所有盈利作為股息派發;
  • 公司的盈利保持不變或增加。

從圖2可見,第一個假設不成立,十大股票中,沒有一隻股票將所有盈利作為回報派發,只有一隻股票將一半以上盈利作為股息派發,意味著投資者只能依賴第二個假設。雖然投資者的確可以出售股票,但正如許多科網股投資者發現,賣出股票時的價格可能低於買入時的價格。

圖3:假設投資者獲得所有盈利的回本年份

圖3:假設投資者獲得所有盈利的回本年份

被動型投資策略迅速崛起,加劇估值構成的挑戰。根據市值而非基本面價值購買股票的指數基金及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在過去二十年日益普及。雖然這些策略是低成本的分散投資工具,但其亦為市場帶來全新動態。隨著越來越多資金流入這些被動型投資工具,這些基金無差別購買最大型公司的股票,無論其估值或增長前景如何。

此「不計價格買入」的方針加劇了估值過高的問題,尤其是市場上最大型的股票。這一現象促成了自我強化的循環,市值最大的公司僅憑其規模而不斷吸引更多投資,可能使其估值無差別地擴大至超出傳統指標評估為合理的範圍。此趨勢導致市值集中於少數巨型股,進一步扭曲整體市場格局,並可能增加系統性風險。

低波幅策略是否應對極端市況的靈丹妙藥?

與市值加權策略不同,構建低波幅投資組合時依據的是股票的歷史價格穩定性,而非其規模或預期增長潛力。此構建方法本質上引導投資者遠離估值過高及炒作主導的行業,並轉向投資估值較合理及穩定的公司。低波幅策略往往集中於當前追求增長的市場中經常被忽略的行業,例如公用事業、必需消費品及醫療保健。這些行業通常提供較穩定的盈利及股息,能夠平衡科技股急升的投機炒作特性。此外,低波幅方針本質上迴避市場熱潮,能用於防止往往導致泡沫形成的非理性亢奮。

透過對比MSCI所有國家世界指數(圖2)與所有國家世界最低波幅指數(圖4)的十大股票,我們會發現回本年份大幅提前,且個股權重較低,顯示投資組合較為平衡及成本較低。

圖4:MSCI所有國家世界最低波幅指數十大持股的回本年份

圖4:MSCI所有國家世界最低波幅指數十大持股的回本年份

這次的情況真的例外?

我們能發現金融市場的形勢出現巨變。從藍籌股到高風險科技初創公司,從傳統股債到加密貨幣等另類投資,從著重股息的股票到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增長的公司,投資者理解及衡量價值的方式不斷演變。

投資者駕馭此全新格局時,平衡潛在增長的吸引力與現實的實際回報至關重要。這並非表示人工智能或減肥創新藥物不是革命性,但正如科網泡沫帶來的教訓,即使對對科技變革的看法可能正確,投資者仍可能誤判將會從中受惠的公司或應付出的代價。雖然股市未必會回到由股息主導的過去,但市場鮮有僅朝一個方向發展。

鑑於市場的這些扭曲現象,將部分資產轉移到低波幅投資策略能為投資者提供有用的替代方案。透過聚焦於價格波幅較小的股票,投資者長遠有望獲得更平穩的回報,減少市場大幅下滑的影響。面對被動型策略無意中放大市場低效的時代,低波幅方針提供深思熟慮及著重風險的替代方案,可能更加切合當前複雜的金融市場形勢。


Interesting reads

Know more
2025年第二季市場展望: 「特朗普2.0時代:駕馭特朗普的關稅風暴」

投資觀點

多元資產

2025年第二季市場展望: 「特朗普2.0時代:駕馭特朗普的關稅風暴」

06 五月

考慮到最近公佈的關稅措施,我們預計美國經濟增長將顯著放緩,而經濟衰退風險則大幅上升。我們對美國股票的看法轉趨審慎,並認為短期內,非美國地區,尤其是歐洲及新興市場,將繼續跑贏 ...

駕馭特朗普2.0時代下的總回報策略

投資觀點

多元資產

駕馭特朗普2.0時代下的總回報策略

29 四月 | Nupur Gupta

美國政策的不可預測性降低了以合理信心預測未來的能力。 採用多元策略方法,並優先考慮整體投資組合風險管理,對於應對當前形勢至關重要。 靈活鎖定利潤有助降低風險,並將資金重新配 ...

尋找新興市場的投資焦點

投資觀點

股票

尋找新興市場的投資焦點

28 四月 | Manyun Tan , 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團隊

關稅將推高通脹、壓抑消費,並削弱美國企業投資支出。隨著經濟及盈利增長放緩,美國股票的溢價估值難以為繼。我們預計標普500指數的估值將會下降。 新興市場估值較低,加上相對於已 ...

亞洲信貸:採取防守型部署

投資觀點

固定收益

亞洲信貸:採取防守型部署

15 四月

絕大部分亞太區美元債券發行人專注於國內市場,因此相對不受美國關稅影響 面對不明朗前景,挑選行業/發行人及部署投資組合時需要保持靈活 我們建議採取偏向防守型的立場,並偏好投資 ...

為何持續投資日本?

投資觀點

股票

為何持續投資日本?

15 四月 | Ivailo Dikov

日本經濟預計將受到美國關稅措施影響,貿易不確定性應利好內需型公司 由於名義工資增長處於30年來最高水平,消費開支可能成為未來經濟增長更可靠的動力來源 估值及基本因素方面 ...

為何環球新興市場(中國除外)策略仍然重要

投資觀點

股票

為何環球新興市場(中國除外)策略仍然重要

10 四月 | Navin Hingorani

由於企業盈利強韌及「美國例外」的觀點可能見頂,環球新興市場似乎正處於轉折點。吸引估值以及投資者的偏低配置比重為新興市場牛市奠定基礎。 隨著對中國的投資情緒日益好轉,中國股 ...

亞洲收益投資:何處尋覓投資機會?

in insights

股票

亞洲收益投資:何處尋覓投資機會?

10 四月 | Christina Woon,CFA , Samuel Bentley

  • 考慮到美國在4月2日宣佈關稅措施後的市場發展,我們認為,收益投資帶來的定期收益流能夠在波動環境中增強投資組合穩定性。
應對美國關稅衝擊

投資觀點

多元資產

應對美國關稅衝擊

03 四月

隨著美國今天公佈新關稅措施,美國實際關稅稅率在不足四個月內由2024年底的2.2%上升至近20%。亞洲方面,按影響程度大致排序,特朗普的關稅衝擊應最不利於越南、韓國、日本及 ...

深入發掘亞洲人工智能革命的投資機會

投資觀點

股票

深入發掘亞洲人工智能革命的投資機會

26 三月 | Terence YT Lim

DeepSeek的突破凸顯了中國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潛力巨大,即使美國股市最近回調,多間相關公司的估值仍較美國同類公司吸引。對全球人工智能基建及硬件供應過剩的憂慮似乎並不合理, ...

在混亂市況中保持穩定表現

投資觀點

股票

在混亂市況中保持穩定表現

12 三月 | Michael (Xiaochen) Sun 博士

關稅措施及日增的保護主義增加了政策不確定性,凸顯防守性投資策略的需要 低波幅策略在市場波動期間展現韌性,抵禦下行風險 主動投資讓投資者可根據市場本質來捕捉機遇,拋售期間 ...

資料來源:瀚亞投資(新加坡)有限公司:

本文件由瀚亞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瀚亞投資香港」)編制,僅供數據參考。未經事先書面同意,不得翻印、刊發、傳閱、復制 或分派本文件全部或部份予其它任何人士。本文件並不構成任何證券之認購、買入或沽售的要約或建議。投資者未獨立核實本文件 內容前,不應採取行動。本文件所載任何意見或估算資料可能作出變更,恕不另行通告。本文件所載資料並未就任何人士的特定投 資目標、財務狀況或特殊需要作出考慮;因此,亦不會就任何收件人士或任何類別人士,基於本文件資料或估算意見所引致的直接 或間接損失作出任何擔保或賠償。過往表現,對經濟、證券市場或市場經濟走勢的預測、推斷、或估算,未必代表任何瀚亞投資香 港或瀚亞投資基金將來或有可能達致的表現。投資的價值及其收益,可跌亦可升。投資涉及風險,投資者或無法取回最初投資之金 額。瀚亞投資香港是英國Prudential plc. 的全資附屬公司。瀚亞投資香港和Prudential plc. 與一家主要在美國營運的Prudential Financial, Inc., 沒有任何關係。本文件由瀚亞投資(香港)有限公司刊發,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