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 面對市場形勢瞬息萬變及不確定性持續加劇的環境,主動型投資已不是偏好,而是必然之選。
- 這一情況在亞洲尤其明顯,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的市場及行業集中度不斷上升,導致被動型投資者需承擔高於預期的風險。
- 主動型投資者能夠靈活發掘關注度較低的股票,以及指數以外的投資機會。亞洲的過往經驗顯示,這類股票的估值更加吸引,並帶來理想回報。
主動型與被動型投資之間的爭論由來已久,但面對當前市況,相關討論值得再度關注。雖然被動型投資(主要透過追蹤指數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進行)操作簡單且具成本效益,但隨著引領市場的主題不斷演變,加上市場新增了多重複雜因素——尤其是在貿易及供應鏈方面,投資亞洲時有必要採取更主動的策略。
被動型投資:隱藏風險
由於費用低且涵蓋廣泛市場,被動型投資廣受投資者歡迎。透過追蹤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等指數的ETF,投資者無需進行深入研究,便能夠參與相關地區的投資機會。然而,這種效率有其代價。
隨著資金流入被動型投資工具,其將產生一個反饋循環。指數權重較高、規模較大的公司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估值亦隨之上升,從而鞏固其在指數中的主導地位。最終,市場表現愈發由一小撮公司主導。下圖顯示,自2024年以來,亞洲(日本除外)投資範圍中,規模最大的公司對該地區表現的推動作用日益增強。
圖1. 最大5%成分股對亞洲(日本除外)投資範圍*的回報貢獻

資料來源:分析涵蓋時段:2020年6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我們專有的亞洲(日本除外)投資範圍由主要指數的成分股組成,包括標普全球BMI指數、MSCI所有國家世界指數、MSCI前沿市場指數、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富時大馬100強指數等(僅列部分)。此投資範圍經進一步篩選後,僅包括在以下國家/地區上市的股票:香港、新加坡、中國、印度、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泰國、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及越南。
這種集中度構成實質風險。當數間公司佔指數表現的份額過高時,相關公司的任何弱勢均可能拖累整個投資組合。目前,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指數中,十大成分股佔指數風險的40%。圖2。部分投資者以為其投資於「大市」,但實際上其僅參與了一小部分——按風險預算計算,近40%配置僅來自10隻股票,其僅佔股票總數的1%!
圖2. 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指數——十大成分股的風險貢獻

資料來源:分析涵蓋時段:2020年6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Axioma亞太區(日本除外)中期基本面分析工具。
指數是否仍然等同市場?
指數代表市場的假設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當我們按國家/地區及行業細分指數時,過度集中的情況更為明顯。中國及台灣等國家/地區以及資訊科技及金融等行業佔據了大部分風險敞口。圖3及圖4。這種現象無法反映亞洲(日本除外)的多元化投資機會。
圖3. 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指數——三大國家/地區的權重

資料來源: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指數中權重最大的三個國家/地區,截至2025年6月底。分析涵蓋時段︰2020年6月至2025年6月。
圖4. 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指數——三大行業的權重

資料來源: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指數中權重最大的三個全球行業分類標準行業,截至2025年6月底。分析涵蓋時段︰2020年6月至2025年6月。
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指數的國家/地區及行業集中度持續上升,意味著主動型策略可能對投資者更為有利︰關注「熱門」股以外的股票,同時發掘指數以外的投資機會。這類投資機會的估值往往亦更為吸引。
以市賬率為例——該簡單衡量指標反映了投資者為公司淨資產所支付的價格。圖5顯示,最大指數成分股的市賬率通常較高,反映了其受歡迎程度以及被視為安全的特點,而市值較低的股票的市賬率估值亦往往較低。
圖5. 各市值組別在過去12個月的市賬率

資料來源:市值組別根據典型的指數編製方法界定。公司按總市值由大至小排序,然後按經自由流通量調整市值劃分為以下組別——大型股:累計佔總自由流通量市值的70%,中型股:累計佔最多85%,小型股:累計佔最多99%,微型股:餘下1%。2025年7月。分析涵蓋時段︰2020年6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然而,估值是否真的重要?畢竟俗語有云,價格並不等同價值。
我們分析了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指數成分股在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間的1年期遠期回報,並按照價值及增長特徵將每隻股票歸類。圖6。
- 最高一行代表較估值較高的公司
- 最左邊一列代表增長特徵較強的公司
高估值股票(最高兩行)平均錄得2.7%虧損。另一方面,估值較吸引的股票(最低兩行)平均錄得6.3%升幅。事實上,估值較吸引的股票在所有增長潛力的層面上均實現正回報,其中,低估值且增長特徵最強的公司的回報最高,達10.1%。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增長潛力如何,高估值股票的回報均較低。
這項分析反映了估值確實重要,而且,不論市場對增長潛力有何看法,支付溢價買入公司不會帶來更佳回報。
圖6. 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指數股票的1年期遠期回報

資料來源:我們專有的亞洲(日本除外)投資組合的證券,按其價值及增長因子得分劃分為25個分位數組別,並計算出每個分位數組別的等權重1年期遠期主動回報相對於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指數的表現。價值因子得分:涵蓋多項估值相關指標的專有綜合得分。增長因子得分:涵蓋各項增長、情緒及估值指標的專有綜合得分。2025年7月。分析涵蓋時段︰2020年6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駕馭不明朗市況:為何現時應主動出擊
2025年充滿意外變化。傳統市場關係已經破裂︰防守型行業在避險時期表現遜色,貨幣變動與利率差異背道而馳。這些異常現象意味著歷史經驗可能不再適用。
MSCI所有國家亞洲(日本除外)指數的集中度日益提高,並很可能容易受到主題炒作的影響。在此環境下,主動管理已不是偏好,而是必需採取的行動。主動型基金經理能夠解讀地緣政治發展形勢、評估供應鏈脆弱性,並預測政策變化,從而靈活調整投資組合,主動管理風險,而無需受制於指數權重。
對於在亞洲市場尋求長線回報的投資者而言,進行主動管理的理據從未如此充分。
本文件由瀚亞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瀚亞投資香港」)編制,僅供數據參考。未經事先書面同意,不得翻印、刊發、傳閱、復制 或分派本文件全部或部份予其它任何人士。本文件並不構成任何證券之認購、買入或沽售的要約或建議。投資者未獨立核實本文件 內容前,不應採取行動。本文件所載任何意見或估算資料可能作出變更,恕不另行通告。本文件所載資料並未就任何人士的特定投 資目標、財務狀況或特殊需要作出考慮;因此,亦不會就任何收件人士或任何類別人士,基於本文件資料或估算意見所引致的直接 或間接損失作出任何擔保或賠償。過往表現,對經濟、證券市場或市場經濟走勢的預測、推斷、或估算,未必代表任何瀚亞投資香 港或瀚亞投資基金將來或有可能達致的表現。投資的價值及其收益,可跌亦可升。投資涉及風險,投資者或無法取回最初投資之金 額。瀚亞投資香港是英國Prudential plc. 的全資附屬公司。瀚亞投資香港和Prudential plc. 與一家主要在美國營運的Prudential Financial, Inc., 沒有任何關係。本文件由瀚亞投資(香港)有限公司刊發,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