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 MSCI中國指數在過去一年上升約30%,顯示儘管關稅問題持續,加上中國宏觀經濟面臨挑戰,但中國股市仍存在回報豐厚的機會。
  • 儘管中美兩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差距擴大,但MSCI中國指數較MSCI美國指數仍有大幅折讓。
  • 隨著近年受到忽視的中國股市重獲投資者的關注,中國股票市場正展現出更高的超額回報潛力及顯著上升空間。

MSCI中國指數較一年前上升29.6%,年初至今上升17.8%1。考慮到中美正進行冗長而波折的關稅談判,加上中國的經濟前景依然充滿挑戰,上述表現可能出乎部分投資者的意料之外。見圖1。事實上,中國股市的升幅已令全球投資者雀躍萬分。國際金融協會報告指出,5月流入中國的非本地居民股票資金轉為溫和正值,達14億美元。

圖1. 儘管受關稅問題困擾,但MSCI中國指數走勢向好

圖1. 儘管受關稅問題困擾,但MSCI中國指數走勢向好

資料來源︰彭博。多個新聞資訊來源。瀚亞投資。2024年8月至2025年6月12日。

重新調整風險敞口

近期美元兌主要已發展國家貨幣有貶值的趨勢,加上預計美國經濟增長將會放緩,促使投資者重新調整風險敞口,轉向政策較穩定且估值相對吸引的市場。

我們在2025年年中展望報告中指出,預計2025年美國經濟增長將放緩至1.2%至1.5%(2024年為2.8%),並存在下行風險。同時,我們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接近4.4%(2024年為5%)。中國政府已宣佈相當於接近國內生產總值2%的財政支持措施,以確保實現其經濟增長目標。事實上,中國人民銀行亦已開始減息,並增加對多個經濟行業的專項貸款。

儘管中美兩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前景差距擴大,但MSCI中國指數較MSCI美國指數仍有大幅折讓,高於五年的歷史平均值。見圖2。

圖2. 中國與美國:市盈率折讓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差距的比較

圖2. 中國與美國:市盈率折讓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差距的比較

資料來源:MacroMind。2025年6月。

同時,目前全球主動型基金對中國股票市場的配置偏低,意味仍有增持中國股票的空間。全球主動型基金所持有的中國股票仍然偏低平均較基準低3.3%。若中國股市持續表現造好,持倉偏低或會拖累基金相對表現。見圖3。

圖3. 全球主動型基金對中國股票的配置情況(偏高比重/偏低比重)

圖3. 全球主動型基金對中國股票的配置情況(偏高比重/偏低比重)

資料來源:MSCI、EPFR、高盛全球投資研究部。包括全球新興市場、亞洲(日本除外)、全球及全球(美國除外)基金。管理資產規模1.1萬億美元。

個別行業表現強勁

中國股票市場方面,儘管美國關稅稅率的不確定性、中國通縮環境長時間持續及其房地產行業面臨多重挑戰,但個別投資主題仍表現強勁。過去一年,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基建及與智能製造(如機械人、新能源汽車)有關的個別股票表現跑贏大市。此外,多間製藥公司在6月舉行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披露了亮眼的臨床數據,其國際認受性及全球市場潛力有所提升,亦因而提振創新藥物行業的投資情緒。同時,抓緊中國Z世代最愛的產品及服務的新消費趨勢,亦帶動相關股票上漲。此外,自2024年9月近期低位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3%,進一步帶動MSCI中國指數中個別股票的盈利表現。

我們繼續採取槓鈴投資策略以應對市場波動。因此,我們看好以下的防禦性股票:

  • 估值合理、基本因素穩健且派息具吸引力的公司。
  • 擅於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的公司:我們看好那些清楚知道如何透過滿足市場需求來獲得市場份額,且能為股東帶來穩定回報的公司。
  • 在中國及海外市場均處於領先地位,並且受關稅影響較少的必需消費品公司。

我們亦看好能夠把握市場增長機會的複利增長型股票。包括:

  • 所提供的服務及產品能夠吸引中國及海外Z世代的消費公司。
  • 能夠從產品及服務創新中獲得顯著效益,並擁有多元化環球製造網絡或強大定價能力的行業龍頭。

再次受到關注的原因

過去一年中國股市的表現為投資者帶來了振奮人心的機遇,顯示即使面對持續的關稅談判及廣泛的經濟挑戰,回報豐厚的前景仍然存在。

投資者若希望取得可觀回報可進行策略性選股,選擇受惠於新興行業趨勢、公司基本因素強勁及盈利增長前景良好的股票。過去十年,MSCI中國指數中表現最佳與次佳的投資風格之間年度表現差距平均約為8個百分點。這種看準市場差異的策略允許投資者採取靈活、與投資風格無關的策略,把握市場中最具潛力的投資機會。

過去,MSCI中國指數曾錄得亮眼的增長期,顯示採取主動、靈活的策略是駕馭中國股票市場的關鍵。隨著近年受到忽視的中國股市重獲投資者的關注,中國股票市場目前展現出更高的超額回報潛力及顯著上升空間。中國股票市場不斷克服重重挑戰,足以重新吸引投資者的興趣,因此現在正是密切注視這個充滿活力的市場的大好良機。


Interesting reads

Know more
透過積極參與提高超額回報

投資觀點

多元資產

透過積極參與提高超額回報

11 七月 | Fabian Graimann , Joanne Khew

積極參與是提高超額回報的關鍵因素,有助投資者在整個投資週期作出明智的決策,並實現可衡量的進展。積極參與及代理投票權對於實踐主動擁有權舉足輕重,有助公司與長遠可持續發展目標保 ...

針對多元資產投資組合的多重風險管理配置

投資觀點

多元資產

針對多元資產投資組合的多重風險管理配置

11 六月 | Regis Lelong , Tushar Mandal

市場受壓時,以股票和債券分散風險的慣常做法,成效愈來多重風險管理配置有助實際增強傳統的投資組合,尤其是宏觀經濟相關性正在變化及尾部風險正在增加的環境中。 愈低,而採用多重 ...

亞洲當地貨幣債券:理想入市時機

投資觀點

固定收益

亞洲當地貨幣債券:理想入市時機

03 六月 | Rong Ren Goh

對美國財政赤字可持續性以及美元可能走弱的憂慮正在減低美國國庫債券的吸引力。亞洲當地貨幣債券提供分散投資優勢,與主要已發展市場債券的相關性為低至中等。由於亞洲通脹溫和,加上實 ...

2025年年中展望

投資觀點

多元資產

2025年年中展望

23 五月

預計關稅及美國政策的重大不確定性將抑制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美國經濟增長將放緩至1.2%至1.5%,且風險偏向下行。即使目前對中國(部分貨品除外)徵收30%關稅以及對其他 ...

運用止蝕策略保障超額回報

投資觀點

股票

運用止蝕策略保障超額回報

14 五月 | Chris Yap , Jerry Chee

行為偏誤會導致決策過程缺乏理性以及投資表現未如理想。隨著市場波動在近月加劇,這些偏誤可能更為明顯。我們可透過數據來評估及管理不同行為偏誤的影響,並開發能夠納入投資團隊整體風 ...

2025年第二季市場展望: 「特朗普2.0時代:駕馭特朗普的關稅風暴」

投資觀點

多元資產

2025年第二季市場展望: 「特朗普2.0時代:駕馭特朗普的關稅風暴」

06 五月

考慮到最近公佈的關稅措施,我們預計美國經濟增長將顯著放緩,而經濟衰退風險則大幅上升。我們對美國股票的看法轉趨審慎,並認為短期內,非美國地區,尤其是歐洲及新興市場,將繼續跑贏 ...

駕馭特朗普2.0時代下的總回報策略

投資觀點

多元資產

駕馭特朗普2.0時代下的總回報策略

29 四月 | Nupur Gupta

美國政策的不可預測性降低了以合理信心預測未來的能力。 採用多元策略方法,並優先考慮整體投資組合風險管理,對於應對當前形勢至關重要。 靈活鎖定利潤有助降低風險,並將資金重新配 ...

尋找新興市場的投資焦點

投資觀點

股票

尋找新興市場的投資焦點

28 四月 | Manyun Tan , 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團隊

關稅將推高通脹、壓抑消費,並削弱美國企業投資支出。隨著經濟及盈利增長放緩,美國股票的溢價估值難以為繼。我們預計標普500指數的估值將會下降。 新興市場估值較低,加上相對於已 ...

亞洲信貸:採取防守型部署

投資觀點

固定收益

亞洲信貸:採取防守型部署

15 四月

絕大部分亞太區美元債券發行人專注於國內市場,因此相對不受美國關稅影響 面對不明朗前景,挑選行業/發行人及部署投資組合時需要保持靈活 我們建議採取偏向防守型的立場,並偏好投資 ...

為何持續投資日本?

投資觀點

股票

為何持續投資日本?

15 四月 | Ivailo Dikov

日本經濟預計將受到美國關稅措施影響,貿易不確定性應利好內需型公司 由於名義工資增長處於30年來最高水平,消費開支可能成為未來經濟增長更可靠的動力來源 估值及基本因素方面 ...

資料來源:
1 彭博。按美元計。截至2025年6月9日。

資料來源:瀚亞投資(新加坡)有限公司:

本文件由瀚亞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瀚亞投資香港」)編制,僅供數據參考。未經事先書面同意,不得翻印、刊發、傳閱、復制 或分派本文件全部或部份予其它任何人士。本文件並不構成任何證券之認購、買入或沽售的要約或建議。投資者未獨立核實本文件 內容前,不應採取行動。本文件所載任何意見或估算資料可能作出變更,恕不另行通告。本文件所載資料並未就任何人士的特定投 資目標、財務狀況或特殊需要作出考慮;因此,亦不會就任何收件人士或任何類別人士,基於本文件資料或估算意見所引致的直接 或間接損失作出任何擔保或賠償。過往表現,對經濟、證券市場或市場經濟走勢的預測、推斷、或估算,未必代表任何瀚亞投資香 港或瀚亞投資基金將來或有可能達致的表現。投資的價值及其收益,可跌亦可升。投資涉及風險,投資者或無法取回最初投資之金 額。瀚亞投資香港是英國Prudential plc. 的全資附屬公司。瀚亞投資香港和Prudential plc. 與一家主要在美國營運的Prudential Financial, Inc., 沒有任何關係。本文件由瀚亞投資(香港)有限公司刊發,並未經香港證監會審閱。